
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60万“荣民”老兵消亡之谜
号称“公民记者”洪素珠辱骂老荣民一事,近日引发台湾岛内舆论讨伐声浪。所谓“老荣民”指的是,1949年前后随蒋氏政权到台的军人,原以为“三年反攻”即可与母亲、与新婚的妻子团聚,却在40年的漫长等待中骨肉离散;他们身在军营不准婚配,从军半生后难以成家,不少人孤老终身;他们退伍后在台湾开路造桥垦荒,却因为文化不高、口音南腔北调而难以融入社会;他们少小抵台为台湾奉献一生,却被社会歧视、遗忘……作者何书彬在《国民党退居台湾后的60万“荣民”老兵消亡之谜》一文中叙述了“荣民”老兵的历史。本文载于《国家历史》2009年12月

1961年中国婉拒苏联借百万吨粮真相:翻译错字
1961年,尤其是在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,中苏双方经济、科技、技术合作部分恢复。中苏双方都停止了公开争论;两党中央信件往来增多;苏联领导人活动的一些情况也都向中方通报;在一些国际问题上,中苏两党、两国能够交换意见,进行协商,真正执行了八十一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期间,中苏两党达成的关于协商一致的原则。
悲壮的回眸(3):维和黎巴嫩3人受伤 弹药库险被命中
从联合国总部,到联合国维和任务区,在联合国的旗帜下,在各种岗位上,从普通士兵,到任务区司令,中国军人代表着中国,代表着中国军队,履行职责,完成使命,为了人类的和平,用艰辛和汗水,乃至鲜血和生命。

解放战争中鲜为人知的“特种兵”
上世纪四十年代,一批知识青年凭着一腔热血,投身八路军,克服重重困难,在敌人的枪炮声中,绘制出一幅幅军事地图,为抗战以及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近日,年近九旬的测绘专家崔世芳,向人们讲述了自己早年参加八路军,从事我军早期军事地图测绘的经历。

高岗五虎将之首张秀山:至死也没等来一个说法
张秀山,1930年参加革命,和刘志丹一起创建西北红军,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。建国后,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,在东北局的地位仅次于高岗。在“高饶事件”后,被定为高岗手下的“五虎将”之首,随即降职为辽宁省盘山农场副场长。围绕着“高饶事件”和张秀山的沉浮,外间难知其中原委, 2011年初,记者采访了张秀山的女儿张元生,希望能通过家人的诉说,更多地了解张秀山跌宕起伏的人生,揭开“高饶事件”的神秘面纱。

1930年代德国为何多次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与支持?
红军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失败,固然与德国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直接相关,但与蒋介石改变了以往的军事策略也有着密切联系。无独有偶,蒋介石这个策略的制定与出台,恰好也与德国人有关,因为蒋在20世纪30年代也聘请了大批德国顾问为他服务。为什么这些德国人此时来到中国?这就要从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关系说起。

中国唯一海归红军女师长:她部下有七位开国将军
在红军将领中,张琴秋是唯一的女性。虽然邓颖超、蔡畅、刘英、贺子珍、钟月林、邓六金等老大姐也参加了长征,但从事的大多为机要、秘书、及党团妇女工作,没有在红军作战部队中担任高级职务。1955年授衔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,在红军时代担任的最高职务为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。而在红军时期,张琴秋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,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而陈赓、陈再道、王宏坤、许世友、王建安、洪学智、王新亭、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大将上将们,当时都曾是她的部属。

1955年授衔为何国军“投共”将领无缘大将军衔
核心提示:当时陶峙岳、陈明仁、董其武、廖运周等人都有军职,必须授衔。而比他们地位更高的国民党军将领如何安排?当时曾有动议授傅作义大将军衔,但比傅作义地位更高的程潜、龙云、卫立煌等人这时候都在人大国防委员会里。最后实在无法平衡,只好“一刀切”,这几位前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均未授衔。